近日,记者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三穗县款场乡等溪中心村猴头菇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近百余个标准化大棚在田间里次第排开。棚内,第一批猴头菇迎来采收期,大量上市并走俏市场。这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的致富产业。
猴头菇种植基地
“从建大棚开始就在这里务工,挖沟、摆菌棒,现在又到猴头菇上市季,我们又忙着采收,以前一直在家务农,现在村上有产业就来基地务工,赚些零花钱补贴家用。”三穗县款场乡等溪村村民杨初梅说道。
村民正在采摘猴头菇
采摘结束后,杨初梅和村民们把采收好的猴头菇小心翼翼地搬运到基地旁的冷库里,统一进行分拣、过称、装箱,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猴头菇种植基地有5个党小组成员,我主要负责管理基地用工情况,保证基地的正常运作,这是我负责的。”三穗县款场乡等溪中心村党小组组长龙克智说,“首批猴头菇已经到了出菇高峰期,预计第一批在5月底采收完成,从菌棒上架、挖孔等系列工作,我们带动了7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人均增收元以上。”
猴头菇烘干室内村民与党小组组长共同协作
党建引领,坚定产业扶贫“主心骨”。等溪中心村由原等溪村、中等村、便路村、桂坪村四村合并而成,村组分布较广、用地面积大,为了更好地调动资源优势、激发内生动力,款场乡成立了“功能型”党小组,坚持把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筑强堡垒、激发动能,探索实践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径。
“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主要是想通过有相关经验的党员带头,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其他党员、群众一同学习种植和管理,大家一起干事有目的、也有劲头。”三穗县等溪中心村党支部书记万台信说道。
党员带头搬运菌棒
今年,在三穗县款场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紧紧围绕“一种一养”产业布局,在“精”字上下功夫、在“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求突破,发展产业促增收,建立“功能型”党小组,通过“支部引导、小组长牵头、党员互动”的方式,发展林下养鸡、林下养蜂、香芋、中药材、食用菌、生态循环养鱼等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党建先行。
同时,按照“支部+合作社+功能型党小组”模式,将支部分成5个党小组,有就业服务、基地管理、技术指导,实现组织设置到一线、党建管理驻一线、党员人才育一线、信息交流于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
村民进行技术培训
“等溪中心村的‘功能型’党小组只是我们乡推动乡村振兴一个缩影,党员们各司其责,有针对性的带动产业发展。不仅如此,我们乡还建立了‘党小组+坝区经济’‘党小组+服务群众’等模式,让党建引领在该乡产业上开出‘幸福花’结出‘致富果’。”三穗县款场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高雪说。
目前,三穗县款场乡结合产业发展、就业服务、政策宣传等情况共划分了22个功能型党小组,吸纳名党员共同参与,带动余人就近就业,人均务工收入元以上,更好地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通讯员张清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蒋鸿琪
编辑潘晓飞
编审王璐瑶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