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作书两通,啖梨三枚,甚甘。”
提起鲁迅先生,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形象,似乎永远是那个面色凝重、手拿投枪的战士,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战斗。
但是,对鲁迅身边的人来说,他也是一个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爱好,晚上会连吃三个梨,害得自己半夜闹肚子的大叔。
在上海市虹口区甜爱路号的鲁迅纪念馆里,有一件展品格外引人注目。那是鲁迅的妻子许广平留下的《鲁迅家用菜谱》。
那本菜谱,是许广平根据鲁迅每天的饮食记录下来的。透过它,我们好像能看到日常生活中的鲁迅,看到那个最贴近生活的、最真实的鲁迅。
根据这本菜谱的记载,鲁迅在北京生活的14年间,总共去过65家有名的高档餐厅。
那些没名气的路边小摊、小菜馆,鲁迅就更常去了。他最喜欢的事除了写作,就是邀朋友一起出去逛。
逛什么呢?菜馆子!
他们经常四处寻找好吃的馆子,全城的餐馆都被他们逛遍了。不过,在这所有北京餐馆中,他们去的次数最多的,还是广和居。
那是一座大的四合院,门洞开在临街,院内的各房都分成大大小小的房间,有一人独酌的,也有大摆宴会邀请宾客的。
广和居中最出名的菜肴,有炒腰花、清蒸干贝、清蒸鱼等,食材极鲜、味道极美。不过,鲁迅最喜欢的还是他们家的“三不粘”。
“三不粘”是一道色泽金黄、口感嫩甜的甜品,是将鸡蛋、淀粉、糖等混合起来加水炒出来的。做出来的成品质感柔软粘稠,用勺子戳上去,一弹一弹的。
之所以叫“三不粘”,则是因为它既不粘勺,也不粘盘,更不粘牙。
鲁迅先生每次去广和居,吃蒸沙鱼、芋炖排骨等“大菜”吃到饱之余,也必点一道三不粘,像吃粥一样慢慢品味。
当然,鲁迅还有其他许多爱吃的菜,用上四只手都数不过来。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个“吃货”,便常常在前来看望他时,送他些平时不好买到的食材。
比如有一次,翻译家曹靖华来上海看鲁迅时,就带来一只特别大个儿的新鲜猴头菇。这是曹特意回河南老家摘的。
鲁迅一看到这只大蘑菇,两眼立马亮了。他当天就请了上海知名的大厨过来,用这猴头菇做了好几道美味菜肴。
有如此美食,怎能独享?菜端出来时,餐桌前已经坐满了人,都是鲁迅叫过来吃饭的朋友。
大家大口吃菜,直呼过瘾。鲁迅品尝着那鲜美的味道,只觉得世间再没有如此美味的食物,不禁感叹道:“猴头菇果然鲜美,若是能人工培育出来就好了!”
多年之后,我国真的人工培育出了猴头菇,曹靖华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许广平见丈夫这么爱吃,一度产生过专门聘请一位大厨来家里做饭的想法。但是那个时候,鲁迅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允许他们这么奢侈。
思来想去,许广平干脆决定自己做,还能省一大笔钱呢!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许广平成功把自己“训练”成了大厨,每天变着花样做各种美味佳肴。
像什么萝卜排骨啦、蒸鱼饼啦、西洋菜牛肉片汤啦、鱼圆煮黄芽菜啦、兔治牛肉啦……对许广平来说都不在话下。鲁迅吃后赞不绝口。
在喜欢品鉴各色佳肴的同时,各种零食也在鲁迅喜爱的食谱之中。
一天,一个朋友前来拜访鲁迅时,给他带了一些柿霜糖,这可把鲁迅高兴坏了。
相信许多人都吃过,或者听说过柿饼,也就是将柿子风干后制成的饼状食品。
做好的柿饼,表面上都覆盖着一层白霜,被称为“柿霜”,味道甜腻可口。
柿霜糖,就是将柿饼上那层柿霜刮下来,提炼而成的糖果,纯天然无添加。这种糖具有清热、润肺的效果,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不过,鲁迅先生高兴的可不是这药用价值,他就是觉得柿霜糖特别好吃,清爽甘甜,甜而不齁。
朋友把柿霜糖送来的当天,鲁迅先生一口气吃了好多颗,一整天嘴巴都闲不下来。后来鲁迅先生才知道,这种糖在市面上是特别罕有的。
因为只有荥阳陈沟的水柿,才有足够的含水量,制成柿饼后出的霜才能足够多,多到能制成糖果。其他品种的柿子,水分都不够,出不了那么多柿霜。
而且柿霜糖还能用来治疮,嘴巴上要是生了些小疮,拿一片柿霜糖擦一擦,一会儿就消下去了。
也因为这两点,柿霜糖在当时是比较“奢侈”的甜食,得是有钱人家才吃得起的。
在得知这些消息后,鲁迅先生不敢再多吃了。他珍惜地把这些柿霜糖收起来,打算等嘴上生疮的时候再拿出来。
结果,当天夜里鲁迅先生就忍不住了。他趁着家里人都熟睡的时候,轻手轻脚地把那一罐柿霜糖拿出来,又偷吃了半罐。
第二天,鲁迅先生反省了自己的行为,不过只能说“有反省,但不多”。他觉得,毕竟嘴上生疮的时候并不多,柿霜糖又不是能一直放、放不坏的。
还不如趁着新鲜的时候多吃一点呢!
只不过鲁迅先生也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就吃了好多。
鲁迅先生对甜食的热爱,可见一斑。但众所周知,甜食吃多了是会长蛀牙的。鲁迅先生虽然没长蛀牙,但因为长年的甜食轰炸,他的牙不太好,不得不经常去看牙医。
在北京住的时间里,鲁迅先生就常去王府井,去看一位叫徐景文的牙医。
但就是在去看牙医的路上,他还不忘给自己买甜食!
在鲁迅先生的日记里,就经常出现这样的描写:午后去看牙医时,路过一家甜品店,花一元钱买了饼干;看完牙医回去时,又路过那家甜品店,花一元钱买了饼干……
从这本《鲁迅家用菜谱》,以及《鲁迅日记》等书本中,我们能够了解到鲁迅先生与印象中不同的一面。
这位能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不屈斗士,也有这么生活化、孩子气的一面,实在是有趣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