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没有白癜风干扰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423/4833633.html正值猴头菇采摘初期,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走进三穗县瓦寨镇长坡国有林场猴头菇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排排菌棒整齐地排放在菌架上,布满了整个林间。沿着便道走入林中,菌棒上的猴头菇纷纷探出“小脑袋”,像春天里的山花盛满了整个林间。
基地里,务工村民正在将成熟的猴头菇鲜品小心翼翼采摘下来,分拣、装箱、打包,以最快的速度发往食客手中。
“这几天是猴头菇采摘初期,我们要从中挑选成熟的猴头菇,采摘猴头菇的步骤比其他鲜品菇要麻烦些,需要用一张干净的纸巾包着轻轻采摘下来后,放入箱中,在抢抓口感的同时,也要保证它在运输中不受损。”村民杨友莲一边演示着采摘猴头菇步骤,一边向记者说道。
从她口中得知,杨友莲是三穗县瓦寨镇店头村村民,今年60岁,得知基地招工后,正月初七就到基地务工。“按照80元一天计算,我还能月收入元。在家门口就有活做、有钱赚,日子是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呢。”预算着这个月的工资,杨友莲脸上洋溢着开心地笑容。
与杨友莲同村的向举兰从去年9月就到基地务工,吃上“产业饭”的她,也推荐着村上村民一起加入务工队伍。“在这里离家近,活路也轻松,适合我们身体好的中老年人务工,消磨时间又有钱赚,隔壁邻居的也纷纷想加入进来。”向举兰说道。
一排排菌棒不仅在山间开出了“产业花”,还为当地村民结出了“致富果”,平均每天有60名当地村民在基地端上产业“金饭碗”。
为深入贯彻省、州、县关于林下产业发展指示精神,三穗县瓦寨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做足林下产业文章,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发展思路。与此同时,该镇引进贵州瑞晟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猴头菇产业,以就业、利益联结等模式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第一批猴头菇已出菇,基地每天都需要大量工人务工,务工费是80至元一天。我们基地的猴头菇已经连续三年盛产了,每年采摘周期从3月到10月,采摘周期长,效益显著。”基地负责人杨政敏介绍道。
自年发展猴头菇产业以来,该公司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销售模式。在推动产业规模化的同时,瓦寨镇还注重提升食用菌的生产品质,以标准化、品牌化趋势发展。
“我们镇有专门的菌棒生产点、基地旁有冷库、县城内有烘干室及猴头菇加工厂,无论是鲜品、干品还是加工产品,我们都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有‘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模式,我们镇的猴头菇遍布全国销售市场。”基地负责人杨政敏说道。
据悉,该基地每天可采1万斤以上,第一季度预计能收入万,亩猴头菇基地预计产量达万斤,产值万左右,利益联结瓦寨镇顺洞村贫困户户人。
“今年,我们还会在猴头菇产业上做足文章,继续扩大规模到亩,带动更多的村民搭乘‘产业车’,吃上‘致富饭’。”三穗县瓦寨镇镇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副镇长白胜海说道。通讯员冉菊舒天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蒋鸿琪
编辑李贝多
编审杨仪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