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村振兴领头雁 [复制链接]

1#
刘军连门诊时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342232630205756&wfr=spider&for=pc

本文转自:上饶日报


  本报记者蔡晓军


  深秋时节,走进婺源县蚺城街道上梅洲村,目之所及,产业生机勃勃、村民富足安康、村容整洁优美、村内游人如织。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梅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国华。


  李国华年当选上梅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彼时,上梅洲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组织涣散。


  “村民不团结,对组织不信任,就什么事也干不成。”李国华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凝聚人心。他带领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研究制定了村务公开、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议等多项村级管理制度,规范“三会一课”“三务公开”,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同时,他想尽办法筹资万元新建了上梅洲村党群服务中心,结束了该村无便民服务场所的局面。在李国华的努力下,曾经软弱涣散的党组织焕然一新。


  “三年一小变,十年大变样”,这是李国华当选村支书时向村民们许下的庄严承诺。他发动党员从“小事”入手,通过设置党员服务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民情等特色“微岗位”,让全村党员人人肩上有担子。面对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完成了上梅洲村下辖9个自然村全部通村公路的硬化,方便村民出行;争取资金30余万元为仁川埠自然村9户群众安装自来水,争取资金2万余元为11户贫困户打井、改水,为10户非贫困户打井每户补助元……


  一桩桩“小事”让上梅洲村实现了“大变样”,群众对党组织愈发信任,“有事找国华”成为乡亲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人心齐了,基础设施也建好了,可村里的“穷”根还没断。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李国华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跑项目、筹资金、兴产业。年4月,李国华带领村“两委”班子整合扶贫资金80万元,建起占地40余亩的上梅洲扶贫产业园,成立了婺源县民康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将全村38户贫困户全部吸纳入社,发展猴头菇、茶树菇、玉木耳、灵芝、皇菊、莲子等种植业,贫困户年均获得扶贫分红余元,并带动当地村民务工增收14万元,产业园获评全省就业扶贫示范点。该村还持续加大茶叶、有机蔬菜、冷水鱼等产业的发展力度,种植有机茶余亩、有机蔬菜50余亩、建设冷水鱼养殖基地余亩,村民户均年增收余元。


  上梅洲村原是蚺城街道一个偏僻的村落,合福高铁建成通车后,这里成了婺源“高铁新区”。李国华深知,有了高铁就有了发展机遇。时值婺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李国华利用上梅洲村的地理和生态优势,开发了塘村自然村乡村旅游点,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带动了农家乐数十家,旅游点获评全省5A级乡村旅游点;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山水特色资源,引进占地亩的厚塘庄园旅游综合体,带动上百人就业,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不足5万元跃升至34万元。


  在李国华的带领下,村庄美了,村民富了,上梅洲人过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李国华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全省“新时代赣鄱先锋”……对此,李国华并不满足,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村支书,让村美、人和、民富就是我永远的初心使命和奋斗目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