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扶贫故事从农业门外汉到致富 [复制链接]

1#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6552376715502314&wfr=spider&for=pc

我叫刘昌权,今年41岁,本科学历,年退伍后,就一直任职贵州黔东南州三穗县武笔街道木界村村主任。

年,木界村村“两委”换届选举,村民民主投票选举我为该村的村主任。选举那天我得到全村80%的村民认可,这让我既激动又惶恐,激动是因为大家的认可,惶恐是因为自己刚退伍回来,对于村上民情民意、村容村貌一概不知,害怕辜负了*委*府和全村老百姓的一片好心。

刘昌权(右四)组织召开院坝会与村民共商脱贫大计

当上村主任后,我主动将在部队学到的“高招儿”与带农增收的“金点子”有机结合起来。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我便决定放手一搏,先后在木界村建成亩紫秋葡萄、年出栏余只野山鸡养殖产业,同时还成立了久杰物业管理公司和村级工程贸易公司,有效解决了本村余人稳定就业。

刘昌权在木界村葡萄基地查看葡萄长势

看到村上的产业不断发展起来,我又想到当兵时,东北那一带特别盛产食用菌,结合当时村上的一个废弃工厂,便想把资源有效利用起来,这一想法的提出也得到了村“两委”的赞同。为了掌握第一手食用菌种植情况和市场行情,我亲自去东北深入了解玉木耳产业市场和前景。

年3月,木界村启动了玉木耳培植项目,流转土地30余亩。当年,就产出玉木耳15万斤,实现产值余万元,户均分红元。

刘昌权在木界村委会办公室编制产业发展项目规划

年,我又在当地*府的带动下,前往福建考察食用菌产业,发现在沿海一带,大棚猴头菇产业很成熟,而且市场供不应求。结合大棚猴头菇的生长环境特点及成长环境,我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回贵州做“林下猴头菇”,让猴头菇回归林下。  然而,愿景虽好,但规划还是受到很多“挫折”。头一年,我们不断摸索猴头菇在林下生长的特点,因为环境的不可控性,第一批生长出来的猴头菇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专门聘请了一位种植林下猴头菇30多年经验的技术员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多次磨合后,我们逐渐掌握到猴头菇在每个季节的生长习性。现在基地每年能产猴头菇2、3季,一个菌棒能产一斤半以上的鲜品猴头菇。

刘昌权(右一)在长坡林下猴头菇基地查看猴头菇生长情况

不年5月,在木界村建成年产万棒的菌棒种植场所,能够满足全县食用菌供求。同时还准备修建一个占地60亩的深加工厂,把猴头菇做成饼干、面条等产品,将产品在线上线下双向联销,形成“菌棒生产、食用菌培植、产品精深加工”一体化的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年,我们紧跟全县“一鸭一渔、两菜两菌”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采取“*支部+国企+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在三穗县大力种植猴头菇产业。目前,三穗县猴头菇产业实现所有乡镇种植覆盖率80%以上,种植规模达3亩,实现综合产值5万元以上;带动户群众就业,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利益联结贫困户户,年固定分红1元以上。

刘昌权在木界玉木耳基地检查玉木耳生长情况

这几年,我一直在用真心讲好“菇”事会,让当地群众跟着我一起吃上“产业饭”。看着产业逐渐变大变强,我要带领群众一起增收致富,让产业再上新台阶。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蒋鸿琪整理

编辑杨羽

编审王璐瑶肖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